560 字
3 分钟
个人对于国产芯片的展望
国产芯片的发展依旧充满挑战,海外芯片大厂在中国仍占据主导地位
芯片主要分为CPU、GPU、ASIC、FPGA、SoC,这里主要探讨在消费级电脑和服务器上最常用的CPU(中央处理器)和GPU(图形处理器)。由于国内芯片行业起步晚,这些海外芯片大厂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,在GPU上有英伟达Nvidia和超微半导体AMD,CPU上有超微半导体AMD和英特尔Intel,市面上可见的所有消费级芯片几乎都是出自这几家。而专业级芯片也大多来自他们,唯有小部分涉及机密的运算依靠的是国产芯片。目前而言,国产芯片相比于这几家海外芯片大厂差距是肉眼可见。
我个人为什么依旧看好国产芯片
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与英伟达CEO黄仁勋会面并提出了针对出口计算卡的后门设计,包括但不限于软硬件层面的算力限制、生态兼容等,因此,国产芯片的崛起是有其必要性的。
实际上,目前的国产芯片如显卡也开始步步紧逼这些海外大厂,比如说华为昇腾的910C和寒武纪的MLU370-X8在算力层面达到了英伟达中端显卡层次,只是在能耗比上略有不足。
或许有人质疑这些国产芯片能否抢占回中国市场,答案是肯定的,但仅限于在服务器的市场,大多数人接触的显卡都是消费级显卡,其价格相对较低,但软件生态兼容性极好,普遍应用于家用电脑中,一般用途在视频剪辑、高画面游戏、工业级设计软件等。在软件生态层次,英伟达Nvidia与超微半导体AMD在漫长的发展中兼容了大量丰富的软件,对于国产显卡来说,做这些只会是费力不讨好,因此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器的算力层面,并仅面对生产力需求的服务器而非民用消费级。